领导参阅增刊第9期
来源:太湖书院   日期:2020-08-31   浏览:2579

最近,浙江围绕推动“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全力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首批建立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等4个浙江省实验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据了解,浙江建省级实验室,将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预备队”为目标,进一步重塑全省实验室体系,着力整合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集聚和培养一批国际一流人才团队,加快取得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支撑引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浙江基础研究能力快速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起点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的创新策源地,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坚实保障。

当前,在市委的决策部署下,我市建设“姑苏实验室”正加快推进,浙江做法值得借鉴。现综述有关情况,供领导参阅。

一、 瞄准科创高地布局

浙江4家省实验室全都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条创新大动脉上。实验室建设将持续带来平台集聚、人才集聚、政策集聚、要素集聚,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形成强劲的能量。

浙江首批4家省实验室布局十分明晰:之江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聚焦“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良渚实验室和西湖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

具体来看,之江实验室重点牵头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锁定智能科技这个重要的核心方向,创新成果将为未来的智能化社会提供重要支撑,重点布局智能感知、智能网络、智能计算、大数据与区块链、智能系统五大研究方向,打造智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的核心高地。湖畔实验室面向世界数据科学与应用领域最前沿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共通性、瓶颈性技术问题,加强对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源头支撑,推动浙江成为世界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良渚实验室面向未来医学,针对未来的疾病,研发未来的药物和医学技术,创造适合未来的医学模式,研究目标首先聚焦在3个领域,即重大精神疾病、疑难未诊断疾病和血液与免疫疾病,重点建设3个相应的疾病诊治研究中心,以系统与多组学研究和疾病精准诊治研发为主线,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重大科创平台。西湖实验室重点加强代谢与衰老疾病和肿瘤机制研究,这是当前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最具普适性和最富挑战性的两大重点领域,实验室将通过多领域交流合作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推动转化应用研究和应急医学研究。

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4家实验室作为浙江有代表性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现呈现出组织模式新、体制机制新、科研导向新和成果转化方式新。

4家省实验室的牵头建设单位来看:之江实验室由省政府、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共同举办,是混合所有制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良渚实验室由公办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浙江大学举办;西湖实验室由西湖大学这样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牵头建设;湖畔实验室的举办单位阿里巴巴集团则是一家民营企业。这正诠释了新型举国体制之“新”:在市场化环境下,动员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将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实现政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共振。

之江实验室围绕攻关核心技术,创造性提出了“高原造峰”的协同攻关机制,目前正大力推进的“先进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项目,由邬江兴和孙优贤两位院士牵头,联合了国内10家优势科研单位的力量,较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内生安全文件存储系统、内生安全云管平台等多款核心装备。在项目实施上实验室采取“大兵团作战”,突破学科界限,按需组织顶尖科研力量协同攻关。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目前集聚了近100名全职科研人员,根据项目需要,灵活组合形成了多个科研项目团队,开展深海机器人、双足机器人、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智能机器人云控平台等研究。湖畔实验室则提出,将与相关优势力量共建学术合作、人才培养两大核心支撑基地,打造面向未来的数据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良渚实验室着力推进创新要素集聚形成“化学反应”,除推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还推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生物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信息技术辅助下,通过系统解析把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同层面的信息数据全都整合起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和疾病。

支撑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是省实验室的使命之一,为此需要探索高效的成果转化模式。西湖大学科学家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红细胞治疗技术最近完成近亿元融资,即将进入临床试验。相比制药行业新药研发动辄需要1010个亿”的投入,西湖大学这一成果用很短的时间就迈出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步。这得益于西湖大学内部灵活的成果转化机制。从专利申请、法律咨询到投资人谈判,专业的成果转化团队全程参与,不但使科研人员能专注于科研,还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的速度。显然,西湖实验室未来的创新成果也将直接受益于这种“深度孵化”模式,加快产业化进程。

4家省实验室在引才聚才上也纷纷提出多种灵活机制。之江实验室探索多元化用人机制,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专职与兼聘相结合,长短周期结合。良渚实验室探索混合人事管理制度,着力把实验室打造成“人才特区”。西湖大学实行与国际接轨的长聘准聘教研人员聘任体系,面向全球选聘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或学术潜力的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通过学术人才招聘的层层遴选,目前已成功签约129位来自海内外的优秀学术人才。西湖实验室提出到2022年,要组建46支国际顶尖团队,引进培育60名高端学术人才,从而打造一支高层次研究团队。

三、提供强劲创新动能

支撑浙江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实验室在未来发挥的作用不可限量。每家省实验室平均5100亿元左右的总投资,换来的将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在信息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链路很短,之江实验室不少研究项目可以直接赋能产业发展。目前之江实验室已在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数字政府、智慧社区和智慧金融等六大领域布局相关项目。如车联网、车路协同云控平台等项目成果将服务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数字孪生平台、分布式智能视觉平台将服务智能社会治理应用;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将全面服务于“人工智能+”的各行各业。

从遥感、医疗到城市大脑等多个应用场景,机器智能高效运作的基础来自于大规模算力的不断完善。目前阿里拥有丰富的异构计算平台和自研的超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引擎,综合性能上领先现有开源引擎30%,整体成本降低20%。湖畔实验室依托单位阿里巴巴达摩院在数据计算研究领域下设计算技术、智能计算、数据库与存储三个实验室,旨在重构融合、开放、安全、敏捷、生态化的信息基础设施,解决计算性能、计算效率、计算能耗等问题。

立足未来医学需求,良渚实验室和西湖实验室力求在若干重大疾病诊治领域占据战略制高点,推动更多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建设医学高峰。良渚实验室致力于以精准诊疗技术揭开疑难未诊断疾病的秘密,突破细胞治疗技术以迎战血液和免疫疾病,探索仍有诸多未解之谜的精神疾病——这些无不与全民健康息息相关。目前,全链条研发共性支撑设施、未来医学创新基金、分块分阶段探索公司化运作、成果转化专业化服务等已列入良渚实验室发展计划。